到現在,換新工作一段時間了,來分享一下,我是如何適應並且慢慢理解產品是怎麼寫的 主要就兩個步驟:
-
分析並假設
-
驗證,獲得回饋
分析並假設
我是用heptabase的白板來分析的
流程簡單來說,就是去讀code,然後:
- 建立理解的骨架
遇到「名詞」、「模組」、「function」、「class」的時候,
就建立一張卡片,
一張標題為那個東西的卡片,
並寫上我目前對它的理解。
- 填充新發現的理解
在每次靈感來臨、
突然理解某個東西的時候,
就到對應的那張卡片上面做筆記。
就這樣,分析的部分就這麼簡單,但對於初步理解很好用。
驗證,獲得回饋
也很簡單,就是每次找到小發現後,就
-
趕快去code的其他地方,驗證看看我的理解是否正確。
-
詢問國外同事,我的理解是否正確。
-
嘗試接一些和小發現相關的任務,像我就膽大的接了一張明顯很複雜的重構單。
(雖然我還沒處理完,但很明顯的,在研究分析並重構這份code的時候,我理解到了非常多這個產品相關的內容。)
就這樣,我藉由這套方法,讓我在沒有太大心理阻力,並且要和國外同事用英文溝通的情況下,快速理解產品的內容,還有要怎麼寫。
我真的覺得接了一張複雜重構單,是我一個進公司以來做過最正確的一件事。
反正即使失敗,我也獲得了失敗的經驗,
這些經驗會化為未來成功的踏腳石。
所有的嘗試都是有意義的,
他們會在未來給予我們幫助,
所以要多嘗試、並且紀錄下來。
P.S. 感謝現在有ChatGPT的存在,讓我的英文能以更好讀的形式發出去。不然我連問問題可能都很難溝通啊。